财经早报

昨天是耶稣受难日,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多数休市,但中国A股还是照常开张,只是交易量明显萎缩,成交不到9500亿,创下去年924行情以来的地量。

隔夜市场概览

我先来简单聊聊隔夜市场的整体情况。虽然美股休市,但亚洲市场表现不错,日经225指数涨了1.03%,韩国综指涨0.53%,马来西亚综指也涨了1.09%

汇市方面,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回调,跌了15个基点,报7.3037。

上周美股回顾

华尔街那一周过得可不轻松,可以说是波涛汹涌

指数 周跌幅
道琼斯指数 -2.66%
纳斯达克指数 -2.62%
标普500指数 -1.5%
黄金 +2.91%
原油 +0.31%

感觉特朗普那套“对等关税”的组合拳,虽然搞了个90天的“暂停升级”缓冲期,但市场的神经依然紧绷,波动性成了常态。


全球贸易与政策博弈

说实话,最近全球市场的主旋律仍然是贸易摩擦和美联储政策的博弈。特朗普这边一边加大关税威胁,一边又放出缓和信号,表示对中美达成协议有信心,甚至放出"一个月内会与中国达成协议"的消息,市场一时间也难以判断他到底是真心想谈还是又在玩心理战。

特朗普 vs 美联储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之间的较量也在升级。周四批评鲍威尔降息太慢、玩弄政治、早就该被开掉之后,周五在白宫又重申:“如果我们有一位懂行的美联储主席,利率早就该降下来了。”

特朗普的首席经济顾问哈塞特更是火上浇油,当被记者问到解雇鲍威尔是不是一个选项时,他居然回答:“总统及其团队将继续研究这个问题。”他还暗示鲍威尔领导下的美联储有政治倾向,加息降息都有利于民主党。

哈塞特说美联储对特朗普的减税政策说是通胀性的,却对拜登的“肆意支出”屁都不放一个,还在选举前夕降息。毕竟美联储的独立性一直是美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重要支柱,如果这一基石被动摇,可能会导致市场朝着"滞胀"方向发展,增加尾部风险。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一个段子。当时有人问伯南克:"你现在最害怕什么?"伯南克回答:"我最害怕国会。"现在换成鲍威尔,他大概会说:"我最害怕总统。"

其他国家动态

韩国那边,财长崔相穆下周要去华盛顿开IMF和世行春季会议,期间会应美国财长贝森特的建议举行会谈,估计贸易问题也是重点。

日本这边,贝森特说谈判进展“非常令人满意”,首相石破茂也表示在考虑和特朗普会面,虽然他也承认未来的谈判会“充满挑战”。

和墨西哥总统的通话也被双方称为“富有成效”。看起来,特朗普政府是在多线出击,试图在贸易问题上取得突破,但这过程注定不会平坦。


财报季展望

下周财报季就要密集登场了,超过120家标普500公司要发榜,包括大家非常关注的谷歌(Alphabet)特斯拉

目前来看,已经公布的财报还行,大概七成超预期,整体盈利增长预期也比3月底稍微好了一点点,主要还是金融股表现不错。

但关键在于,那些处在贸易摩擦风口浪尖上的公司,能不能在发布业绩的同时,给出一个稳得住的未来指引?这是个大问号。


地缘政治动态

地缘政治方面,也门那边不太平,胡塞武装称美军对其港口的空袭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无疑给红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又添了一把火,对全球航运和能源供应链的影响不容忽视。

另外,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声称掌握了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零部件的情报,外交部这边迅速驳斥,重申中方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并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

这事儿虽然双方各执一词,但无疑给本就复杂的中美欧关系增加了新的变数,也考验着中国的外交智慧


国内市场观察 (A股)

回到国内市场,昨天A股走势有点尴尬,沪指结束了八连涨的强势,小幅下跌0.11%,但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小幅上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结构性特征明显,6G概念、房地产、消费电子表现不错,而大消费板块则出现分化,旅游、离境退税概念明显回调。这种分化反映了市场情绪的谨慎,投资者在追逐热点的同时,也在规避前期涨幅过大的板块。

国内经济数据

国内经济面上有几个值得关注的数据。财政部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60189亿元,同比下降1.1%;财政支出72815亿元,同比增长4.2%

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5%,但非税收入增长8.8%,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仍在恢复过程中,政府通过扩大非税收入来维持财政稳定。

有意思的是,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60.6%,这说明去年"924"以来的股市活跃度仍然高于上年同期,尽管最近几周市场成交萎缩。


中美贸易摩擦新动向

再来看看美国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等领域宣布的301调查最终措施。商务部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称美方措施暴露了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本质,是典型的非市场做法。

这几天中美贸易摩擦的热度不断升温,美方一系列举措确实让人感到不安,但从特朗普最近的表态来看,他似乎也在为双方谈判留下余地。毕竟对于美国企业来说,关税战带来的成本上升也是实实在在的。

企业承压:特斯拉与跨境电商

以特斯拉为例,有消息称特斯拉已经暂停从中国向美国运送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和Semi电动卡车零部件的计划。据知情人士透露,当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征收34%的关税时,特斯拉还能承受,但如果关税继续上升,特斯拉就无力承担这些额外成本。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贸易战对美国企业的负面影响

跨境电商巨头希音(SHEIN)和拼多多旗下Temu也向美国消费者发布公告,宣布自4月25日起上调商品价格,原因就是美国推行的关税新政。所以说,贸易战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赢家,最终买单的还是两国的消费者和企业。

德国对华政策松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贸易摩擦背景下,德国似乎在对华政策上有所松动。据报道,正在组建新政府的德国联盟党和社民党制定的联盟协议中,"华为条款"被删除。这意味着华为在未来几年很可能不会被排除在德国5G网络外。这个消息对中国科技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


国内产业与公司动态

工业与人工智能

产业层面,工信部表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工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3%。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拉动作用突出。

工信部还提到,已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数据表明,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国内制造业和科技产业仍然保持了较强韧性。

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方面,各地数据也有一些积极变化。北京一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2%,湖北一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3%,二手房成交面积增长14%。这些数据显示,随着各项稳楼市政策的落地,房地产市场有企稳回暖迹象。

同时,一些城市开始出台差异化政策,如杭州调整契税优惠查询规则(查询范围缩小到购房所在区),吉林市支持多子女家庭贷款购房(额度上浮30%)。

一季度全国数据显示,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整体有增长(如北京数据),但住宅销售面积是下降的;二手房市场则相对活跃,全国存量房转移登记同比增长了34.7%(自然资源部数据)。整体看,市场仍在分化和恢复过程中,政策的托底作用比较明显。

房企融创中国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也挺有意思,拟将总额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全部“债转股”,通过分派两种新的强制可转债来实现。这在行业内是首家,算是债务重组的一个新路径探索,但也反映了房企现金流紧张和资产价值缩水的困境,债权人被迫从“要钱”变成“要股权”,未来能否顺利退出还是个未知数。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

今天还有一个有趣的新闻是,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共有21支机器人队伍参赛。这不仅是一场科技盛宴,也是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创新的生动体现。

有"小巨人队"参赛机器人身高仅75厘米,而"天工队"的机器人身高达1.8米,最高奔跑速度可达12km/h。科技发展确实日新月异,让人期待这些创新技术未来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而且最终赢得了冠军

重点公司新闻

寒武纪一季度业绩相当亮眼,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净利润3.55亿元,上年同期还是亏损2.27亿元。这样的业绩增长背后,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快速落地。不过最近AI芯片赛道竞争激烈,高估值下业绩能否持续还需要观察。

比亚迪计划2025年将日本销售网扩大至100家门店,展现了其海外扩张的雄心。Stellantis集团零跑汽车宣布启动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计划于年底前启动首款零跑车型C10的本地化生产。这些都显示了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加速"走出去"

长安汽车则澄清了关于"抛弃华为"的传闻,称阿维塔与华为是最亲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长安汽车还透露控股股东兵装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这一消息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生活与八卦

八卦方面,日本3月大米价格同比上涨92.1%,远超历史同期水平,成为自1971年统计以来的最大涨幅。日本近年频繁遭遇极端天气(如台风、干旱),可能影响稻米产量。例如,2023年夏季日本部分地区遭遇干旱,导致水稻减产。

另外,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及化肥成本上涨,增加了稻米种植的生产成本。越来越多日本人把目光投向韩国,去当地旅游时购买价格相对低廉的大米带回。在社交平台上,一些日本人还“晒”出从韩国带回大米的经验,有人一次性带回多达20公斤大米。


好了,今天的早报就到这里。周末愉快,我们下周一再见!